景区级别:AAAA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户部山崔家巷2号
营业时间:09:00-16:30 适用于三期AB套餐
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古建筑群,由原徐州市古建陈列馆、徐州民俗博物馆于2013年合并建设而成。主要保护及展示明清民居建筑、古代文物建筑构件、民俗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户部山古建筑群由余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翟家大院、魏家园、崔焘故居、李家大楼、李蟠状元府及老盐店组成。目前除李蟠状元府与老盐店外均修缮完成对外开放,另有权谨牌坊由市区迁到此地。为更好地挖掘徐州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彰显徐州文化特色,经市政府决定把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纳入市城建重点工程。通过对现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保持较完整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徐州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风格承南袭北,体现了“五省通衢”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整体延续徐州历史文化的传承脉络。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以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民国建筑为主要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与民俗文化活动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精心打造了徐州市户部山古民居景区。
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户部山古民居)位于市中心户部山东坡,以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余、翟、郑、刘及权谨牌坊五家院落为基础修建而成,占地近9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徐州地区文化遗产的专题性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馆舍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端庄工正,既有北方之浑厚,又有南方之灵秀,其中“鸳鸯楼”的建筑风格及“内生外熟”的构筑方法等,最具地方特色。现馆内收藏陈列有徐州地区生产生活用品及民俗文物千余件,古代建筑文物约500件。设有生活场景复原、婚俗生育、岁时节庆、地方戏曲、剪纸、香包、花灯、风筝等专题展厅,以及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场所等。
余家大院
乾隆三十年(1765年)余家从当时的富户“徐半城”手里购得这间建筑,从此开始了余家在户部山长达250多年的发展生涯,余家本是徽商,最早一代人在康熙末年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定居徐州,以茶叶起家,历经三代人经营,这个时期也是清王朝稳定发展的时期,余家有了一定的积累,能从外号徐半城的富户手里购得这座户部山最耀眼的位置上最重要的建筑,余家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但是这只是个开始,从乾隆中期起,余家不断拓展自己的疆土,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以这座建筑为中心,把户部山阳光最好地势最佳的区域全部变成了私家园林,这就是楹联中向阳门第春常在的真实含义。
中国有句俗话,最早是项羽说的,叫“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发财了不回家,就好比夜里穿着好看的衣服,没人看到,心里不爽。徽商遵循这个理念,大多会把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投资家乡,但是余家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们没有回家乡建牌坊,学校,而是持续地在徐州发展,并且秉承了微商“贾而好儒”的传统,以商致富,却以医术治人,以诗书传家。从第六代开始,余家开始开医馆,治病救人,并把自己的堂号定为积善堂,这就是积善人家庆有余的内在含义。徐州五省通衢,当地理要冲,南秀北雄,兼收并蓄,余家是徐州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虽然是外地人,但是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徐州不像不像有的城市那样对外地人有强烈的偏见,相反,由于这个城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纷飞之后,特别欢迎外地人来发展城市,南秀北雄,兼收并蓄,徐州城有很强的包容性,而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带来了不同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之间的互相碰撞,也使得徐州有很强的地方文化再生力和发展力。
翟家大院
翟家是晋商,明末就来到徐州发展,一开始做些小买卖,经历了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成为徐州城有名的富户,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在户部山置地安家,到了清代中期,有位在京城为官的史姓官员因犯事房产被没收拍卖,虽然说这个院子是拍卖,但是谁有资格买就是一个大问题,翟家这个时候家道兴盛,可是作为一个圈外人,不具备购买的条件,翟家等了好多年,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怎能错过?于是翟家公子向余家小姐重金纳聘,求亲成功,终于被户部山各大家接纳,买下了这个大院,以此为基础,翟家最终成为户部山八大家之一。
翟家大院位于南面的余家大院和北面的郑家大院之间,因此他们家因地制宜,大门朝东,这和余家的院落位置是截然相反的,(余家院是面南背北,而翟家却是面东背西)这又体现出,我们户部山古民居的另一个建筑特点,就是不拘泥于中国建筑上严格对称的格局,而是充分利用山势地形,形成了极具个性和特色的院落体系。
郑家大院
郑家大院位于户部山东坡,东临状元街,西靠戏马台,南邻翟家院,北通权谨牌坊。占地面积166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主要建筑19栋。郑家为西周郑国的建立者郑恒公之后,堂号“通徳堂”。郑家曾是“名噪州府”的名门望族,真正的书香门第,书画之家,典型的儒商。郑氏原居河南,北宋末年迁居苏州洞庭东山。明清年间经商至宿迁,又因战乱徙居徐州,逐为徐州人。四世祖郑绪泰中进士,由素封之家而为缙绅,再传至六世祖郑言官(字凤鸣)。时同族某豪绅侵吞其膏田十余顷,涉诉累年,家道因而衰落。到了清同治年间七世祖郑孝理不得已而租屋设肆,经纪商业,在三民街以开酱园店为生,因经营有方,家资逐渐丰饶。郑孝理虽然经商,却能周恤贫乏,岁施药饵,敦睦里党,亲邻称颂,人称“郑善人”。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户部山的北侧入口处,北邻状元街、郑家院,南靠戏马台。原宅占地近10亩,建筑坐南向北,共有三进院落,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8平方米。院后后花园与1985年改建为戏马台的一部分,主体建筑于2000年进行了修缮。刘氏宅与戏马台公园互相通联。与崔家大院、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阎家大院等号称户部山八大家。大院的主人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他是魏晋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写就一手文采斐然的词赋,这位刘家大院的主人,为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实在是卓越不群。刘向死后埋骨几里外的城北九里山,他的后人和这所院落也随之起起伏伏,直到民国,他的第七十四代传人在户部山重建门庭开了杂货店,刘家大院才逐渐走向殷富的商途。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及现状建筑的结构形式, 前院共有四个建筑,功能分别是:门厅、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展厅、茶室。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是宣传推介、信息查询、集散休息、纪念品展示售卖等短暂停留的小型服务点,同时也是户部山民居群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该院主要有两个功能分区:前院作为文化展示、服务中心、大众茶室;后院作为该院的后花园,是游客休闲小憩的场所。
权谨牌坊
权谨牌坊又称“权氏祠堂”,是徐州解放之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博物馆。原座落在徐州市统一北街,光绪时修葺原牌坊为前后两进院落,有门楼、享堂、左右厢房等。1980年享堂、厢房被拆,仅存硬山顶的门楼,建筑面积50平方米。正脊饰重檐式小门楼,覆灰筒瓦,并嵌“圣旨”木匾。祠堂墙上嵌有砖雕明仁宗赞词“天朝元辅,中原文献,忠孝名臣”十二个字。1998年扩建古彭广场,权谨牌坊规划迁建至户部山东坡复建,2004年落成。权谨牌坊为1987年11月13日公布的徐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现在户部山状元街东坡,占地面积455.93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7。 天启四年(1624)杞于大水,清顺治初年奉旨重建。
在这里,您不仅能看到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欣赏到绚丽多姿、令人叹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